第 27 部分(2 / 6)
涨的趋势可溯及数十年之前。表11–2列出了1960年以来美国医疗总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除一小段插曲外—后文将对此详述,该比例一直持续上升。但只要医药费仍保持相对低位,开支的增长不是多大的问题:美国人承受了经济负担,并从医疗进步中获益。
表11–2医疗开支
年份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60
5.2
1970
7.2
1980
9.1
1990
12.3
1993
13.7
2000
13.8
2005
16.0
资料来源:Centers for Medicare and Medicaid Services,
但到20世纪80年代,医药费已涨到一个临界点,导致许多雇主开始买不起保险。随着医药费持续上涨,雇主开始不再为其雇员购买保险,导致无保险者的增多,这些人往往连基本医疗都得不到。罗宾·韦尔斯(Robin Wells)和我早在2006年便写道:
现有的医疗保障体制经常导致人们做出非理性的选择,而费用的上涨则会加剧这种非理性。特别是,美国的医疗保障体制把国民划分为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类型。体制内的人可以获得极好的保障,能享受现代医药科技提供的各种服务,而不论其成本有多么高昂。相反,体制外的人得到的保障却很差,甚至没有任何保障,获得的服务就非常少……随着医药科技的进步,现有的体制还将把更多的资源花在内部人士身上。但是,体制内的人能获得更高的医疗开支,是以把更多的人排挤到体制以外为代价来实现的,即剥夺一部分人的基本医疗保障,以便让另外一部分人获得超级的治疗服务。因此,我们遇到了一个残酷的悖论:医疗技术的进步将给许多美国人的健康带来不好的影响。这个残酷的悖论在20世纪80年代生动上演,并一度引发一股呼吁医疗改革的强大运动。哈里斯·沃福德(Harris Wofford)在1991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参议员补选中出人意料地获胜,主要就是靠强调医疗问题。比尔·克林顿也挑选了同一主题,这帮助他在1992年当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