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 部分(2 / 6)
国内生产总值的4%;要赶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水平,还需9%。美国的政府项目使28%的非老年人口脱离贫困,而这一数字在加拿大是54%,英国是61%,瑞典是78%。这些数字其实还低估了美国与其他各国的差距,因为未将美国不保障全民医疗这一点纳入考虑。
在以全民医疗有效缓解美国的贫富差距之后,美国若要再接再厉,有个“简单”的办法:大幅提高力度,通过各种公共援助帮助不幸者,其开支则以对富人征税来弥补。增加的开支可能将主要是扩大已有的项目:扩大所得税抵免、更慷慨的救济食品券、更多的住房援助,如此等等。也可将儿童抚养、协助日托等项目加进来。至于可从哪里得到额外的税收,我将在本章稍后谈及。
但难道不是高税收与大范围的福利国家消磨了工作与创新的动力吗?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4%。这难道不是有力地说明了不应效仿法国吗?法国等有慷慨社会项目的国家的确有严峻的经济问题,但与通常的观念不同,这些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也并非与社会项目的浩大开支紧密相连。
法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确实比美国低得多。主要原因是其就业人口比例较低—法国的工作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比美国低10%。而工作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这一差别,则完全是因为法国工人的休息时间多得多:平均而言,法国工人的年工作小时数只有美国工人的86%。这么看来,法国工人每小时的生产量略高于美国。
真正的问题在于,法国与美国的差异在哪些方面是成问题的,在哪些方面则不过是差异而已,甚至或许代表了更好的选择。法国工人人均工作时间较短,似乎属于第二类。美国的休假很短,许多工人根本没有休假。本质上说,法国是做了个决定,用较少的收入来交换较多的休息。有关休假时间的法律规定以及工会签订的劳资协议保障了这一决定的执行。有一些证据表明,这一决定其实让多数人过得更好了。近期一份比较欧洲与美国工作时间差异的研究指出,民意调查显示,人们乐意缩短工作时间,而对所谓“生活满意度”的跨国比较似乎也说明,就算收入会降低,少工作也会提高生活质量。但任何人都很难单凭一己之力来以较少的收入交换较多的休闲。法国的规章制度要求雇主提供假期,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规章制度也许真是好东西—虽说会降低国内生产总值。
除了工作时间比美国人少外,法国人的工作比例也较低。法国的青年与老人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