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 / 4)
两下便上了杏树,穆兰硬是凭一己之力,爬了上去。炳麟受到他们的感染,也跃跃欲试,他没爬过树,不得要领,费了半天劲儿也上不去,最后只好接受炳辉和穆兰的援助。炳辉是爬树能手,那几棵连炳南也望而生畏的楸树,他也能上下自如。这不,在杏树上玩了一会儿后,他便开始向穆兰显摆自己的能为——攀爬楸树。在穆兰的惊叹声中,炳辉的虚荣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
穆兰虽像男孩子般淘气,到底是女孩子,看到簌簌落下的嫩黄柿花,想把它们串成项链。炳麟回家拿来线团,帮她串起来。一个人玩没意思,炳辉也凑过来帮忙。他没耐性串制项链,便负责挑选才落下来的新鲜柿花。一串串又香又鲜艳的项链挂在了脖子上,把穆兰美的不行。很快,她的脖子上,手腕上,双马尾辫子上就都挂满了。炳辉已经厌倦,一个劲儿地劝穆兰和炳麟去玩别的花样。怎奈,穆兰贪得无厌串个没完。炳辉实在耐不住了,上前生拉硬拽她,结果不小心把穆兰的项链给扯烂了。穆兰惋惜地要命,大哭起来。正在前院扫地的李母闻声跑来,问明原委,挥起手中的笤帚疙瘩就要打炳辉,要不是炳辉逃跑的快,一顿胖揍是在所难免。
李母用茭瓜和五花肉作馅,包饺子款待穆家兄妹。惹祸后逃之夭夭的炳辉,午饭时汗漉漉的回来了。他从衣兜里掏出两把黄里透红的麦黄杏放到穆兰面前。炳麟好奇地问炳辉从哪里弄来这些杏子,因为麦黄杏现在已经稀缺。炳辉说去山上的杏园里罱的。看在这些香喷喷的杏子份上,穆兰于是就原谅了炳辉。
————————————
别人家的孩子大都在虚岁八岁以后才上学,穆英七岁时就入校了,这缘于穆奶奶对“七成八不成”这句俗语的迷信。穆英入学后一直很争气,奖状贴满了家中墙壁,这让穆奶奶得以理直气壮的反击曾嘲笑她迷信的穆爷爷和穆爸爸——“俗话都是实话,是祖祖辈辈总结出来的经验!别以为喝了几瓶墨水就比别人能一些!”
想当然的,穆兰步她哥哥的后尘也在七岁入校。相差一岁的炳辉和炳麟也在这一年入学。他们两村所在的管区只有一处小学,小学里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毫无疑问,三人会在同一个班里学习。
每次考试,李家兄弟总能得第一:炳麟是正数,炳辉是倒数。学校有不成文的规定——谁学习好谁当班干部;炳麟学习最好,理所当然的担任班长,穆兰排名第二,当上了学习委员。炳辉的成绩不好也就罢了,还总爱打架惹事,本与官职无缘,不过这家伙却交了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