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 跟我走(大结局)(11 / 14)
红。华夏有太多学习政治经济学出身的所谓经济学家,分析起经济问题来完全是XX哲学那一套,和当代真正的经济学相差十万八千里。故此国外才有经济学家评论,说华夏国内真正合格的经济学家不会超过五个。
林远方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如果建立经济模型,用数学的方式来分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
沙发旁的茶几上早就准备好了纸和笔,林远方伸手抓起笔来,刷刷刷地在纸张写下一个复杂经济模型,又把其中各个常量和参数标明,然后又在下面写详细的公式说明。一连用了将近十张信笺,林远方才把这个公式标注明白。在他写的过程中,校长拿着《华夏参考》再度阅读林远方的文章,而戴老瞪大了眼睛,一眼不眨地看着林远方疯狂地写着。
“好了!”林远方写完最后一个数字,把签字笔重重一顿,把十张信笺依次整理好。赵振华就过来从林远方手中接过信笺,送到戴老手中。
“妙啊!”戴老只看了第一页信笺,就忍不住击节称赞。虽然还没有验证林远方这个模型的正确与否,但是单单从林远方看林远方设置的常量新颖和别具匠心的参数设置,就可以看出林远方建立的这个经济模型的与众不同之处。
“大发现,绝对是一个伟大发现!”
等戴老把十页信笺全部读完,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种狂热。他激动地抖着手中的信笺对校长说道:“校长,这个东西如果再完善一下拿去发表,是完全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这倒不是戴老在胡说八道,有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就是因为建立了一个完美的经济模型。
“可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校长也是一愣,没有想到戴老对林远方的评价竟然如此之高。
戴老此时也清醒了很多,知道自己狂喜之下说话有些冒了,这在他严谨的治学生涯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更别说是在校长这样的高级领导面前,遂又补充道:“当然,要加上一个前提,这个经济模型能够得到证明。这就需要对各种参数常量等等内在逻辑关系进行推演计算,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时间的。”
见校长有些失望,戴老连忙又补充道,“即使这个经济模型经过推演不成立,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因为它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研究经济的思路,只要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总能建立起正确的模型。”
这时,赵振华抬起手腕看了看手表,悄悄来到校长身边,低声提醒到,“已经十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