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房与厂(4 / 4)
生产这种手表,至少资料上提到60年代上海各手表企业为了提高产能就曾利用这种办法来扩大生产。
当年年产千万只机械表的上海手表企业现在!哎!司马看着资料上的介绍,这些企业实际上每年的开工率还不到当年的10%,当年的响彻全国的上海产名牌手表现在早已停产,早都已经沦为代工加工各类仿牌表而已,要不就是沦为为私营企业加工机芯等精密配件的加工企业。
看着网上这些企业出售老旧的机械设备信息司马不禁两眼发光,在外人的眼里像这类的老旧设备也许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是在司马眼中这种设备就再适合自己不过,这些设备根本不像现在的机械设备一样动不动都是什么数控之类,大都是上世纪70年代国产的机械设备。
像那几台24轴高速打孔机,看上面的介绍是用来打制手表机芯的宝石轴承,每人每天可打孔2500~3000粒,这种小型打孔设备看似老旧,生产效率还不到激光打孔机的十分之一。可是这种设备拿到西元一九一五却是再合适不过的设备,而且是非常的先进。还有其它的的机铣设备。
司马看着网上这些像冲床甚至包括表壳、表带模具等等之类的老旧设备的出售信息,甚至有些庆幸这些国有企业改制,如果不然恐怕这些设备还需要自己从其它工厂定制,光定制造这些设备需要多长时间?
更何况司马根本不知道办一个手表厂需要什么机器,而眼下不同,这些设备大都是直接从工厂拉出,只需要有熟练的工人重新开动机器就能很快生产出新的手表,到那时自己就会有源源不断手表从自己的工厂里生产出去。
司马当然明白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必须要在西元一九一五的时空培训出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再说,否则那怕这些机器运去也是白谈,而眼下司马觉得还是从现代定制机芯之类的精密配件还有表壳、表带在组装,然后慢慢生产表壳、表带之类一步步来的稳妥,更何况光是培训那些大识都不识几个的农民学会组装手表这种精密机械都是个问题,显然这种手表不是那些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农民能装配好的。
(《俄布工艺学》就是《苏联工艺学》一书,本书中关于苏联用俄布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