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铁血板荡 (1)(17 / 22)
然则,惊蛰之日当真炸响了一声撼动天地的惊雷,天下失色了。
因是大朝,各官署都在先一日接到郎中令蒙毅书文知会:午时开朝,皇帝将大宴群臣,应朝官吏俱在皇城用膳。这也是秦政俭朴的老传统,但有涉及百人以上的大朝会,事先一律将衣食安置明告,以免种种重叠浪费。官员们一得书文便知行止,纷纷在午时之前不用午膳便驱车进了皇城。各官署接到的预定程式是:大宴之后行朝会,丞相李斯禀报政事,各官署禀报疑难待决之事,皇帝训政。因了没有任何例外,与朝官员们在市井议论中被浸泡得重重阴影的一颗心终于明朗了起来。
谁也没有料到,惊蛰雷声因博士仆射周青臣的一番颂辞而爆发。
举凡大朝,博士学宫七十二博士无分爵位高低,从来都是全数参加。在老秦国臣子眼中,这是秦国自来的敬贤传统,名士不论爵,该当。无论博士们说了多少在帝国老臣们看来大而无当的空话,举朝对博士与闻朝会都一无异议。而博士们则更以为理所当然,博士掌通古今,岂有大政不经博士与闻论辩之理?是故,博士们每次都是气宇轩昂,想说甚说甚,从无任何顾忌。今日大宴一开始,博士们惊讶地发现,皇帝骤然衰老了,须发灰白而面色沉郁,一时便相互顾盼议论纷纷。
博士仆射周青臣执掌博士宫事务,与皇城及各官署来往最多,也是博士中最为深切了解秦政及帝国君臣辛劳的一个,今日眼见皇帝如此憔悴衰老,心下大是不忍,几次目光示意博士区首座的文通君孔鲋,很是指望这个不久前被皇帝特意请人咸阳统掌天下文学之事的孔子后裔与儒家首领,能够代博士们说得一席话,对皇帝有些许抚慰。可孔鲋却是目不斜视正襟危坐,似乎根本没有看见任何人,也没有听见任何议论。周青臣有些难堪,也有些愤然。他虽是杂家之士,也素来敬重儒家,然却始终不明白以人伦之学为根本的儒家名士,为何在一些处人关节点上如此冷漠?譬如这个孔鲋,自进入博士宫掌事,从来对其余诸子门派视若不见,终日只与一群儒家博士议政论学,还当真有些视天下如同无物的没来由的孤傲。周青臣很清楚一班非儒家博士早有议论,都说儒家若当真统帅天下文学,诸子定然休矣!虽则如此,周青臣却从来没有卷进非儒议论之中,更没有与孔鲋儒家群有意疏远,当然更不会以自己的学宫权力刁难儒家。全部根基只在一点:周青臣明白,秦政有法度,对私斗内耗更是深恶痛绝且制裁严厉,自乱法度只会自家身败名裂。然则,今El周青臣却不能忍受这位文通君的冷漠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