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整整三章(9 / 12)
口而出:“子楚公子何出此言?”
秦子楚微笑了一下,低声道:“国主为我大秦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而九州将会在我有生之年收拢。可治天下不同于打天下,法家可以富民强兵,可当天下无敌的时候,继续运用重典,则会导致百姓的怨言。”
荀况点点头,却并没有开口插话。
秦子楚语调温和的继续说:“先生曾经对国主说过,儒生是重视礼仪之人,他们恪尽职守又对君王一片忠心。如果君王能够任用儒生为官,那么对朝廷有益;若是不幸未萌人主赏识,也不会有所怨恨,会做一个顺从老实的百姓。”
荀况再次点头,可仍旧未曾开口。
秦子楚像是习惯了一个主演独角戏似的,面色仍旧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
他摇了摇头,对荀况说:“国主的希望是统一天下,可天下即将成为我嬴氏的天下。因此,子楚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帮助我创造盛世的人。当初听闻这段对话之后,子楚就一直很清楚,荀况先生温婉谦逊,并非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子楚希望能够获得先生的帮助。”
秦子楚说到此处,停下的声音,抬眼真诚的望着荀况。
荀况听到自己心中激动的声音。
多少年来他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人重视他的治国方略,但每次却只能够得到失望的回应。
多年的搓磨早已磨平的荀况本就不够锐利的棱角,让他越发的谦逊温和,几乎忘记了年轻时候的壮志。
可荀况真的没有辅佐一方君王治国的宏愿吗?
荀况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不但有,而且这种愿望还异常的强烈。
他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开口说:“但子楚公子该清楚,秦国崇尚法家,与我并不一致。”
秦子楚笑了笑,这个问题他已经思考很久了,答案也早就印在脑中。
他立刻回答:“无论哪一家的学说流派,究其根本就是为了统治而存在的;而同样的,无论哪一家的学说,也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就像法家愚民是错误的,儒家教化百姓是正确的;而法家的帝王权术是正确的,儒家一味强调通过个人修养和礼义完成政治清明是不现实的一样。”
秦子楚看着荀况的眼睛,认真的说:“只有正确运用各家学说治理天下的君主,没有完美无缺的学说。子楚不会因为希望先生教导我,而违心地说我将要‘放弃法家、尽尊儒术’,但我确实有向儒家吸取营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