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 5)
“他说,‘希望’,就是一个人的信念。”
他讲完,我一时无言。我走了一阵,揣着口袋问他:“我们两个在干的事情,说不定只为了一个信念,就是‘铭记’。”讲到这里,我叹口气,“可是,为什么要记住?为什么要把看似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压在肩膀上?我……有时候也很困惑。”
“我倒觉得没什么好困惑的,我们毕竟还比较年轻,除了掏鸟入窠以外,很多事情随性地做一做也没什么,你怎么感觉就怎么去做,不是蛮好的,千金难买爷高兴。”
“我操……你就不能讲得稍微文雅一点?”我赶紧扭头去找刚刚路过的两位女青年,还好人家没注意到我们。
“我跑火车惯了的,”他挠挠头,“拿我自己来说,为什么要记下来,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促进我的深刻和自省。”
“深刻和自省——这两样东西,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他眯起眼睛,“我给你讲讲我一个语文老师吧,小学的,驼背,粉笔字非常好看,课文讲得很好,他的儿子很早就死了,孤家寡人活了大半辈子,文革一来,他遭了批斗,我十岁那年,他跳井了。”
“那会儿我感到很懵。死个人对我来讲有什么意义?可能……也就是,第二天醒来,发现没人给你讲课了而已……然而如果仅仅是这样,为何那段记忆能让我记到现在?”他朝我晃晃手,“我们有时候老说,‘我错了,我要反省’,可是光讲是没有用的。一个时代的错误,需要这个时代里所有的人一起去反省、去记住、去把那些东西写进他们的文献中,最重要的,是记在他们的心里,只有这样……才不会再来。只要还有一个人是记住的……悲剧就不至于重演。”
黎簇自嘲地笑几声,往地上吐了口痰,“我他妈其实是个浪漫主义者,很根深蒂固的那种。”
“我看出来了。”我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发现他肩颈上的肌肉都缩得紧紧的。
“其实,刚接触那些事情的时候,我并不理解吴邪这个人,”他推着车的手握成拳,“他的所作所为,从晋西北到大别山,再到白云洞、杭州……我想来想去,总觉得他不过就是个好人,身上有那种朴素的善良。你放心,这种善良,你也有,我看得见;我也有……嘿嘿……”他笑了笑,很快又板起脸,“吴邪并没有为此而后悔过,他有那种信念,并且一直都在坚定地贯彻自己的善良,我很佩服他。只有最真实的善良,才会有最真实的悲悯。”
“也只有最真实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