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喋血 (2)(14 / 22)
”级潜艇前出黄海,绕过朝鲜半岛,经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在彼得大帝湾待命,严密监视俄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海军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的俄舰动向。然后留下晋3师继续封锁鸭绿江,阻止日军反扑,自己亲率晋军一部北上,越过自1860年划定的中俄东段边界,沿日本海沿岸进入俄境,从陆路进攻符拉迪沃斯托克,逼迫侵入东北的这股俄军回防。
符拉迪沃斯托克原属中国,中国传统名为“海参崴”,当地人称“崴子”,意为港湾,因盛产海参而称作海参崴。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被沙俄占领,改现名,意即“控制东方”。1872年俄罗斯在此建设军港,将太平洋舰队驻地从萨哈林岛的尼古拉耶夫斯克迁到了这里。
符拉迪沃斯托克周边被低矮的山峦所包围,地势险要,风景秀丽,拥有大片森林、长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冬季有3个月的结冰期,夏季是优良的疗养胜地。为远东地区俄国陆军和海军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基地,也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但此时,本地俄国陆军被征调后,防守兵力薄弱,而太平洋舰队主力已被日本海军于一年前歼灭,港内剩余的只是一些非主力舰只,已构不成威胁。
康凡率领晋军火速奔袭,包围该城。同时,4艘“蛟龙”级潜艇在军港外设伏,击沉了几艘意图出港的俄国小型舰只,配合陆路的晋军完成了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海上封锁。被惠丰率军阻击在绥芬河一带的俄军迫不得已放弃进攻,急速回防符拉迪沃斯托克。
康凡留下少量兵力继续围困符拉迪沃斯托克,率领晋军主力北上迎击俄军,与紧追俄军之后的惠丰的黑龙江机动部队前后夹击,将这股俄军尽数歼灭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城外围,再次俘虏了近万俄军。晋军随即乘胜收复了从黑龙江下游阿穆尔河南岸到日本海沿岸地区的大清帝国固有领土。
这片国土虽被俄国夺走将近50年,但由于俄国国力所限,无力给予很好的开发,只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等几个重要城镇有少量常住居民,广大地域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举目四顾荒无人烟,俱是山峦、河川与莽莽森林。
康凡率军打到这里时禁不住热泪横流,惠丰受他的感染也不禁双眼湿润。两人默然相视、互握双手良久。身后官兵也是默然肃立,寂静无声。
“吾甚是欣慰!”康凡感慨道。
惠丰说道:“此为第一步矣。待日后重整旗鼓,尽复吾之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