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河潼形胜宁终弃(7 / 11)
西线出现了为数众多的部族军。
辽军多半是增兵了。
但他们的战略意图无法判断,开始枢府根据各州之战报,判断萧阿鲁带部将在深州提前与辽军主力合兵。然而他们又频频接获辽军在真定府境内活动之情报,甚至还有情报显示辽军逼近井陉——这令得枢府大为紧张,以为辽军竟然是妄图打通与河东之通道,夹击河东……所幸目前这只虚惊一场,很快又有小股辽军出现在赵州境内。
但越是混乱,刘舜卿反而越是坚信通过西线辽军之行动,可以判断全部辽军之作战意图。
前提是,他们能拨开西线情报混乱之迷雾。
辽主已经向天下颁布了他的《讨宋檄文》,在檄文之中,辽主指责了宋朝的“背信弃义”,这笔账一直从辽国内乱算起,斥责宋朝不顾两朝盟好,不顾君臣之义,天理人伦,暗中支持辽国之叛臣,趁火打劫,背弃澶渊之誓,干涉辽国之“家奴”高丽事务,威逼利诱使其背主,在两国贸易中奸诈无信,谋求暴利,压榨辽国百姓,又故伎重施,试图在辽国的“家奴”阻卜、女直中煽动不满。此外,檄文还抨击宋朝“穷兵黩武”,十数年间,就先后在西夏、西南夷、三佛齐用兵……檄文整整罗列了宋朝十八条罪状,宣称辽国以上国之邦,对宋朝屡加容忍,并历数了辽主包括保全西夏等事迹在内恩义仁德,是宋朝不知好歹,再次毁约背誓,并且大修边备,对幽蓟之地有觊觎之心,辽国才不得不先发制人,惩罚赵氏。
这篇檄文写得的确是铿锵有力。一看就知道是出自韩拖古烈之手。这个时代并无国家主权观念,他始终站在信义、君臣、主仆这样天下公认之大义之下,说得辽军倒真似是一只义师了。
而檄文中也提出辽国的三大要求:恢复澶渊之誓;宋朝放弃对山前山后诸州的野心、承认那是辽国之土地人民;宋朝退出高丽,承认辽国对高丽的唯一宗主权,并且立即停止在阻卜、女直诸部中的挑拨离间,保证永远不直接与隶属大辽之诸部进行交往。
这份檄文的确分化了一些宋朝的士大夫,石越也听到一些议论,许多人认为辽国之要求并不过份,尤其在旧党之中,即使主战派也只是认为除了恢复澶渊之誓无法接受外,后两条要求是完全可以让步的。幽蓟诸州虽然无法公开放弃,但至于为了对高丽之宗主权而与辽国打仗,这在宋朝国内,依然还是不被接受的。即使是对辽强硬派,也不敢将此做为战争的理由。
这是宋朝与汉唐之显着区别,士大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