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两极分化的结束(13 / 19)
杜布切克为首的一群共产党革新主义者于1968年1月在布拉格发动了一场"民主社会主义革命"。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一次享受到了出版、言论和出国旅行的自由。苏联入侵的动机可能是,他们十分害怕捷克新政权会渐渐断绝同东欧邻国之间的关系,而转向西方阵营。无疑,他们害怕捷克新获得的自由可能加强东欧人民大众对类似自由的要求,从而危及现存的共产党政权。
为了替入侵辩护,苏联人发表了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在1956年的匈牙利危机之后,他们曾声称,他们的目的是以"国家主权、互利与平等"的原则为基础,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联邦"。但这时,在1968年9月25日《真理报》的一篇文章中,苏联领导人实际上保留了入侵那些被他们认为正背离他们阵营的社会主义邻国的权利。"社会主义世界体系中任何环节的削弱都会直接影响所有无法冷淡地看待这一点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向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民族尽国际主义义务,为了保护自己的社会主义利益,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它们的确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反社会主义势力采取了行动"。
尽管苏联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并主张"到列日涅夫主义",但它在东欧的地位远没有斯大林时代那样高。捷克斯洛伐克的舆论仍是一边倒地反苏,这一点在公开场合如国庆节和运动会上人们的大声嚷叫中得到证明。即使是那些遵守《华沙条约》的国家,也保留了相当大的自治权,它们木支持苏联反对中国就是一个明证。其时,南斯拉夫继续在东、西方之间沿着独立的中立主义道路前进。罗马尼亚没有参与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它在对内、对外事务方面也是独行其是。它同中国和阿尔巴尼亚这两个反苏国家有着友好的关系,同西德和以色列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一点与一些《华沙条约》成员国形成鲜明对照——而且,正在同美国发展更加密切的经济和文化关系。1969年8月,尼克松总统在罗马尼亚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他利用访罗这一机会声明:"美国的立场是不仅尊重包括大国和小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维护自己民族地位的权利,而且尊重它们的主权和平等权。"
五、中国向苏联挑战
当得胜的中国共产党人于1949年建立他们的人民共和国时,他们立即得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