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财经媒体(2 / 4)
人魅力以及团队的向心力之强。而这其中大多数人后来都加入了财新传媒。
正是因为胡舒立个人的声望和品牌,“一当人们听说胡舒立要开办一本新的杂志,全中国的记者都发来了应聘邮件。”
所以,财新传媒虽然是一家刚刚创立的新公司,却汇聚了国内财经新闻领域的绝大多数精英人才!
而这正是林风最看好的地方。
…………
到了林风这个地位,必须要重视在舆论媒体和主流人群中的影响力。
要避免各种负面消息;要塑造企业和个人的正面形象……
无论是林风本人,还是他旗下的风行集团、酷风科技等公司,都需要一个更好的国内舆论环境!
传统媒体虽然现在有所没落,但相比互联网媒体,依然有着天然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影响力。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
这些传统媒体,依然是国内在文化、内容生产方面的主流。
哪怕互联网因为在信息传播上的技术优势,已经在新闻分发和传播上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传媒的内容大多数依然来自于对传统媒体内容的转载……
这一情况要等到后来,以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兴起,才逐渐在新闻内容的上游生产环节,有所改善。
当然,互联网因为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的特点,在传播方面从某种意义上,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
简单举个例子,《财经》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可能覆盖的仅仅是订阅和购买杂志的十几万人(当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高端人群),但真正如果要掀起风潮,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社会舆论,多半是因为这篇文章在新浪财经等类似的门户网站转载之后……
林风前世的时候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叶薇语所在的财经公关公司,经常要帮客户去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撤新闻(付费的),这也成了一门生意……
尽管如此,依然不能否认,传统媒体作为内容生产源头的重要性。
正是《财经》这样的专业媒体,才有真正具有“独立、独到、独家”风格的新闻记者,才有足够的资源和足够的人脉,新闻洞察力,能够去深入的去调查和研究事件表面之下的深刻问题。
新闻也好,文章也好,真正的价值还在于人。
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