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财经媒体(3 / 4)
,像财新传媒这样,有着优秀财经新闻记者和人才的传统媒体,具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当然,这方面相对敏感,受限于国内对传媒领域的管控,一直以来林风都希望能够在传媒方面有所布局,但都没有特别好的机会。
电视方面,之前他从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制作方面入手,做了一些投资。
入主TVB,也可以看做是他的一次尝试。
另外,TVB的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粤东和东南亚地区,在国内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力。
报纸杂志方面,林风则一直比较谨慎。
实际上,以报业传媒集团为代表的文化企业改制,国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在A股上市的公司也不少,但林风知道这种参股意义不大。
毕竟这类公司即使改制后,依然还是体制为主的管理结构。
他更希望能够投资一些更加市场化,有影响力和活力的传媒公司。
而财新传媒显然具备了这些特点!
从资本结构上来看,虽然浙报传媒占有股份,但主要是提供刊号等体制资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管理团队。
而且财新从创立之初,就有着资本化和市场化上明显的企图心。
而胡舒立的人脉和经验,也保证了财新传媒旗下的媒体,即使在新闻文章上,会尖锐、深刻、锋芒毕露,却不会越线,过界。
如何把握这个度,是需要对国内的体制有着深刻理解,并且具备平衡多方面利益的能力的!
可以说,在现阶段,财新传媒是非常难得的一个优秀投资标的。
事实上,林风前世时,从浙报传媒到后来的华人文化,再到腾讯、阿里……,财新传媒始终受到各方的重视和投资,并非无因。
因为传媒的敏感度,先以风华文化基金的名义投资进去,再过两年之后等到政策更宽松的时候,再以风行集团的名义加大投资,从操作上来看也是比较安全的。
就这样,林风确定了风华文化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
…………
2010年1月30日,风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FMC)对外宣布,正式入股财新传媒。
不过,因为财新传媒刚刚创立,估值并不高。
FMC投资4000万人民币,从浙报传媒和其他几家财新原股东处受让了20%的股份,财新传媒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