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7 / 13)
尽管主角倒霉到极点,依然令人解颐。当然也有败笔,慕容成买渔饵那段,作者在尽力搞笑,但搞得很刻意。
总觉得第二卷的主要精彩处微妙处,都是纠葛在章高蝉一家与慕容一家身上,王天逸本人,以及长乐帮的拼斗,反而略有逊色。这也是作者的定位导致的问题,因为在这一部分里面,王天逸还没能进入决策层,他的种种表现都局限于别人对他的定位,所以逊色在所难免。
因此就不得不说在第二卷匆匆结束是件很让人可惜的事情了,风采逼人的胡不斩在试探章高蝉一战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杨昆凌寒钩的密谋突如其来又匆匆结束。我很困惑为什么凌寒钩会认为王天逸会帮助自己和杨昆复仇,他应该很清楚王天逸只忠于易老的使命,而与丁三又是好友。而杨昆之前与丁三的一番对话又过于温馨,后面的转变实在有点生硬。当然这几章生硬的地方处处可见,王天逸重投长乐帮是其中最大的一处。
我很困惑于丁三既然已经听到了王天逸是易老的人,他后来苏醒后竟对此事报以缄默,加上陶大伟夜影,知道王天逸夜莺身分的人还真不少。因此实在难以想象霍帮主对此事不知情。我是觉得霍帮主自知大乱后长乐帮势力衰疲,需要借助王天逸的声威能力来支撑帮中霸业,因此才伪作不知。这一点埋下无数可能的情章发展,就此断了实在可惜。
就作者的说法,是第一卷埋葬了仁义,第二卷终结了忠孝,因此第三卷魂无所归,力无所继。我却觉得第二卷中忠孝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挑战,易老的败亡与王天逸没有什么关系,他几乎也没有真正地伤害过对他有恩义的人。道德的底线还遥遥在望,并不曾触及。我个人倒是觉得,如果作者如他原先计划的那样写下一部王天逸成为黑道枭雄的故事,其实才是把当年他横在梢夫脖子上那一剑,往下割得更深了一些。他是否会为了权势名利而牺牲真正的无辜者,而放弃或出卖真正对他有恩义无伤害的人?
不过这里面临着一个相当大的困境,如果他将厚黑进行到底而成功,多少不是作者真正希望写的结局;如果失败,那么警世说教的意味未免太浓;如果他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成功,似乎太过理想,也许都不能用来说服作者本人;如果因为坚持一点良知而失败——这也许是最容易被写到的结局,但是中国社会现在太缺少超越功利层面的对成功的认可,灵魂的救赎很难说服读者尤其是网络读者相信这对王天逸来说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或许这才是作者畏手不前的原因?
其实,从作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