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想和这个天下谈谈(12 / 20)
,双手不抓缰绳飞马而走,结果重重摔了一跤。
曹丕这一系列举动,看似轻率幼稚,却是会被时人称颂的义士品德。即使伏寿今日不在场,这种行为很快也会传到她耳朵里,然后会对这公私分明、亲仇明辨的少年平添更多好感,多赞他一句吧。
到底还是个孩子,刘协心想,随即又苦笑着摇了摇头,自己可没什么资格嘲笑曹丕。昨天他一时冲动信口胡言,伏寿再也没理过他,早上也没陪着上朝。他到现在也不知道,伏寿最后那句要把他送回河内的话,到底是气话还是……
“陛下,朝议可否继续进行?”荀彧连问了数遍,刘协才反应过来。他连忙跪直身躯,示意继续进行。
刘协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被下面的赵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一双眼睛有若鹰隼,无比精确地捕捉皇帝任何一处细微的肌肉牵动,并牢牢记在心中。在接下来漫长的日子里,这些影像将会在赵彦的记忆里反复比对,分析,直到找出最深处的不同。
虽然有曹丕意外的搅局,但当日朝议本身并无任何悬念,只是简单地通报了董承叛乱的经过,宣布了张绣军的正式合流。除此以外,没有涉及任何奖惩赏罚——毕竟这是汉室的小朝廷,真正的决策,还得要曹公的司空府来决定才行。
孔融照例站出来唱起了反调,要求荀彧和满宠不得轻慢罪臣,须按三公予以礼遇。这个要求照例被忽视了。孔融又要求亲自参加审讯,这也被荀彧婉拒。
散朝之后,孔融追上司徒赵温,把他拦到了宫门前。杨彪已倒,董承败亡,如今雒阳系的最高领袖,就是这一位老资格的赵温。
“董承已败,子柔你有何打算?”孔融直言不讳地问道。
赵温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心力憔悴地回答:“事已至此,荀令君已答应不追究其他人责任。汉室薪火,能留一点是一点吧。”
孔融知道赵温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是缺乏魄力和主见,要不然也不会贵为三公,却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他看看左右无人,搀着白发苍苍的赵温走到一处僻静之地:“子柔,杨公、董公虽不在,朝中还得有人与曹公相持才行。不然曹氏得寸进尺,乘势进逼,再无回旋之地啊。”
“现在你还想引火烧身?”赵温瞪大了眼睛。
孔融不满道:“您当年面斥李傕的勇气,如今都跑到哪里去了?”赵温面色有些尴尬,他几次想挣开孔融,却被后者死死拽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