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4 / 10)
增加了,河阳的城市广场面貌却很破旧,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功能需求。夏鸿远的苦口婆心还是没换来大家的共识,最后夏鸿远怒了,拍了桌子:“我就不信河阳建不起一座广场,建!”
官员怒,才是真的怒。不出几天,河阳广场的扩建被提上议事日程。具体讨论中,又经历了三上三下。夏鸿远一直主张将广场周围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广场面积扩大两倍。征求意见时却遭到周围单位的强烈反对。这些单位一直仗着地处黄金地段,每年仅房租就能养活不少人,突然要把它们赶出市中心,等于是断了他们的财路。方案因此搁浅下来。后来又把拆迁单位缩至一半,没想矛盾更加激化。上访者终日不断,理由是凭啥光拆我们,不拆他们……此事一拖再拖,到最后不得不让步到最低限度,由原来的搬迁二十家到现在的五家,而且是先建后拆。谁知工程刚刚启动,里面两家又不干了。
一家是糖酒公司。糖酒公司签订搬迁协议时,大部分职工已放了长假。一听公司搬迁,在家待了几年的职工纷纷跑来上班,还提出补发放假期间的工资。经理不答应,差点让职工从楼上扔下去。经理这才找到夏市长,说啥也不同意搬了。
另一家是大河饭店。原方案中将大河饭店从城中心搬至西门,跟链条厂对换,链条厂搬至古河滩,但现在链条厂不干了。大河饭店乘势也毁了约。
这事让夏鸿远大为恼火。夏鸿远来河阳上任前,曾咨询过他的老师,省政府政研室主任。老师说河阳撤地设市,第一任市长抓工业出了政绩,抓出了河化、河建、河酒几大集团。第二任市长提出了“三个大办”(大办工业,大办乡镇企业,大办第三产业)在全省刮了一场大办风。政绩突出,市长当了省上某委的主任。老师说从政最大的忌讳是重复别人,再三叮嘱夏鸿远要另辟蹊径,出奇制胜。夏鸿远上任后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老师赐给他“卖”“改”两个字。这“卖”字可做企业改制讲,重点要在“卖”上做文章;这“改”字可做城市改造讲,重点要抓能见成效的改造。夏鸿远恍然大悟,回来便着手做这两篇文章。
无奈夏鸿远时运不济,现在河阳经济萎靡不振,要干点政绩实在太难。“卖”的文章倒还好做,这“改”实在是不易。一个小小的广场扩建起来都这么难,其他的,想想都觉牙痛。
车光辉正在着力想办法做通糖酒公司和链条厂的工作,工程不能停太久,否则,他今年的效益就全泡汤了。
糖酒公司的朱经理是位四十来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