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琵琶吟(1 / 4)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西藏的风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却是让人难以释怀的经典。时光简短,过隙而逝。青涩匆忙的时光,给我们打下了沧桑的烙印。生活在这个世界,总是要面对许多的悲欢离合,也许是亲身经历,或许只是一介旁观者。命运的坎坷,给我们的,不仅是对于生命无常的感叹,更多的却是对生命的敬畏。
姗姗来迟的春天,在拉萨留下了脚印,枯黄的低洼上,萌发了一层薄薄的绿绒。万物在蓄势待发了一个严冬之后,恣意地爆发了。可是就在这生命之息充盈的季节里,仓央嘉措的故事,却像紧绷得断了线的风筝,云高风疾,不知会飘落在哪里。曾经帮着他的那棵惊世大树,在政局的狂风骤雨中轰然倒塌。桑结嘉措曾经是拉萨不可一世的主,如今却化成了尘土。至于他一手控制的六世达赖,他再也管不着了。仓央嘉措并不是一个容易记仇的人。所有的怨恨,随着桑结嘉措的死,化作了一袭悲凉的感伤。带着一夜梦醒后的愠恼,仓央嘉措竟在寂寞的夜里,发现自己心里尚留有对桑结嘉措的思念。
严格地说,桑结嘉措更像是仓央嘉措的老师。在相处的八年中,桑结嘉措虽然对仓央嘉措有诸多约束,但他对仓央嘉措的学业,却极为上心。在他的管束之下,仓央嘉措学习了各种教派的经典,从一个初入佛门的小喇嘛,成长为了精通五明的高僧。后来的传召大会,不再是因为他的学识不够,而无法邀请他了,而是为他的安全考虑,而不得让他出席。
在这一点上,仓央嘉措从心里感谢桑结嘉措。每一次听到桑结嘉措精辟的佛理分析,他就有些入迷。虽然后来,他为桑结嘉措的自私和约束生过他的气,不再专注听他的讲课。但这些学习,仍使他获益匪浅。
突然,他想起了还没有成为活佛时,在贡巴寺的藏经阁中,曾看过桑结嘉措写的书。那时,他的书有关于星相历学的《白琉璃》,有关于五世达赖的《土古拉》第一卷。那时,仓央嘉措就被其精深的学问和精彩的文笔所吸引,他对这位在世的大师,有着无比的尊敬。
后来,他知道桑结嘉措还写了很多书,《五世达赖灵塔记》、《五世达赖诗笺》、关于医学的《蓝琉璃》、关于寺庙的《黄琉璃》。他记得桑结嘉措对他说过,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只要认真钻研,可以从任何一个方面得出学问,而他将再写历史和法典的文章,以流传后世。
仓央嘉措心想,桑结嘉措真是一个能沉下心来做学问的人。一个事物繁忙的第巴,有时间来写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