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七章立心(2 / 4)
,倒不是说是为了让王圭自省其身。王圭也很感念房玄龄的这份情谊,倒还真是准备的很认真,甚至打算着从自身说起,当范例来构架这次的内容。不过眼下他精心准备的这些内容,却是已经没有了用武之地。
王圭对李琮的印象也是极好的,虽然李琮身上也有不少的小毛病,但是却胜在惯会装模做样,而且也将他那副“诚心认错,坚定不改”的秉性掩藏的非常好,所以很得一众师长的欣赏。王圭倒还真是有心想要给李琮个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不管是主题,还是斟酌后的典故用辞,都以浅显易懂为准。
王圭一点出正题,只说了头三句,李治就在台下笑着瞟了李琮一眼,还轻轻地拍了他的头一下,虽然没说话,但是眼神里已经带出了些意思,让李琮自己去考虑他坐在这里,对这次论讲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在坐的一众学生对于王圭居然拿这么浅显的治学态度来破题,都有些不能理解,但是随着王圭那些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引导,倒也听得津津有味,各有所得。
骆宾王以前并没有见识过这种模式的论讲,所以他对于在王圭的讲解过程中,底下居然随时都可能会有学生举手提问这一现象,感到非常的惊讶,但是随着这种互动的产生,他自然而然地发现了其中的益处。若说在来致知书院之前,他还在犹豫着究竟是留在这里继续学习,还是参加科考,那么此时却已经有了决断。
这场论讲虽然尚未结束,可是骆宾王已经对于能开办出这样的书院,并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做出了这样的创新的房玄龄,敬服之外更添了一份崇拜,甚至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住机会留在房玄龄身边学习。
对于那些学生来说,王圭所说的这些东西,他们已经有很多年都没有再去深思过了,但是这些年读书的经历自然而然地让他们累积深沉了一些东西,随着王圭所讲的内容,这些东西仿佛于瞬间洗尽了铅华再度呈现于他们面前,这份感悟却显得弥足珍贵。
但是,李琮其实多多少少是有些失望的。他还正处在品性未定的阶段,就王圭说的这些东西,几乎天天都要听上几遍,自然感觉不出什么不一样来。而且他也看出来了,王圭必定是因为他在场,才会讲出这样的内容的,心里难免更为郁闷。
他倒是没想着李治如何,却有些担心房玄龄的反应,不时地偷眼打量房玄龄的神情。要知道房玄龄原本就不喜他来听讲,而他这次费尽心思地借着李治的势进来,倒是让王圭换了论讲的内容,他自己都深觉不好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