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部分(4 / 6)
寡妇言听计从,面对亲娘,心也是向着那边呢?
再怎么说,做娘的也不会真同儿子怄气。当程启与张歆商量过,以酒楼现有的地盘和建筑,难以扩容,考虑买下紧邻的一两处房产,回家寻求帮助,董氏骂了句“早讲不听,我的话都当过耳风”,也就伸出了援手。
一墙之隔的茶庄,是董氏娘家的老客户。董氏出面,用自己陪嫁的一块好店面与那东家交换,又争得老父同意,许诺来年茶庄从董家进的茶给打八五折。正好年底时生意清淡的时候,茶庄给伙计防大假前,就把家给搬了。
这样一来,福寿阁就不是程启一人的,而是母子俩人共有。程启感激母亲的支持,也有点担心董氏有了这个缘由,会干涉反对他与张歆的合作,不想董氏二话没有,只叫他好好去同合伙人商量,看怎么用茶庄那块地方,工匠也要过年,定下就早点开工。
程启懒得动脑子,酒楼该怎么改造,只问张歆的主意。
打从家里买房子,爸妈让少年的姐妹俩自己设计闺房,张歆就喜欢上这活计,后来装修自己买的房子,更是下了一番功夫。酒楼和居家不是一码事,张歆只当一个功能强大的厨房,服务多个会客室和餐厅,注意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不必要的通道,花了两个半天,设计出一个大概方案,画出草图,征求程启和薛伯的意见。
程启和薛伯都不是细致人,看了只说好,连声夸奖张歆有想法。张歆没得到任何建设性反馈,只得请他们拿去给有经验的人看,挑挑毛病。她的理念和思路都是几百年后的,年代不同,风俗不同,她的设计就算足够科学,也会有需要改动的地方。
董氏看到程启拿回来的图纸,再听了他转述的一番说明,大为惊讶。工整的小楷,简洁明白的图画,除了画图人的修养和底蕴,也透露出画图人干脆决然的性格。再看构思和布局,大方之处难以想象出自女子之手,细致之处又可见女子才有的用心。这个张歆,到底是什么样人?
时间紧,先就事论事。董氏要了图纸来,仔细看了,又找了亲友中几个见过大世面的长者咨询,不出意料,听见一片称赞,也收集到一些有益的意见。
董氏兄长开玩笑说程启傻人有傻福,这回碰上一个有来路有能耐的合伙人,时来运转,怕是要大发了。董氏心里却沉甸甸的,高兴不起来。想着程启对张歆的听从回护,就觉得不对劲。人家称赞张歆本没他什么事,瞧他欢喜得有与荣焉似的,董氏不能不担心——生意成功,可她儿子要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