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 部分(2 / 6)
给他写字了。周才子穷些,没能扛住谢银的诱惑,最后写了,却在程启坐等两个时辰之后,出来时那鼻孔朝天的样子,像是把他当成了要饭的。
话说坐在周才子家简陋的客厅里,连杯茶水都没得喝时,程启心里在挣扎疑惑。其实,他觉得那匾额让张歆写就够了。他不是很懂,这些日子见多了张歆随手的便条,简图,就觉得她的字比这些才子还顺眼。可张歆让他出来求名人墨宝,想是没打算自己写。他自己心里好像也有点不愿意让张歆的字被人看见。为什么呢?她的字写得那么好,他为什么会觉得不该让别人看见呢?
这些才子,求上门时拽得二五八万的。今日不求他们,怕准备的上好宣纸不够,还限制每人一幅,他们却跟抽了风似的,抓着湖笔不松手,写上一张,你瞪我我瞪你,互相酸几句,接着再写。
程启回忆了一下当初求周才子写字花的银子,悄悄数了数手中的“墨宝”,悄悄咂舌:好多银子呢!
招待女宾的楼上挂了几幅喜庆的幔帐,悬了十二展宫灯。太太小姐们入座前,空气中飘着的是水县和兰花的香味,最吸引眼球的是寿星座位后面,落地大花瓶里那半树的桃花。
与老太太一路走进来,只觉得眼前生机勃勃,鼻端暗香浮动,不由心情大好,看见那么大一枝桃花,不由顿住脚:“这桃花做的真象。谁的手这么巧?”
潘氏扶着婆婆,笑道:“娘说错话了。桃花开得好,怎么说是做得象?”
“腊月里哪有桃花?”
“这时泉州呢。不过,找到开得这么早这么好的桃花,也费了不少工夫。”
“真的?”余老太太走上前,又摸又闻,确定是真的桃花,喜笑颜开:“这地方春天来得真早。”
潘氏与王氏相视一笑,心里却是感激张歆。当初,她昏头昏脑地想着要这么弄,那么弄,还是张歆提醒她:“义母不是俗人。夫人不如先弄明白义母的想法,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想不到,婆婆内心里竟是这般清雅!
寿筵(下)
虽然,其实,张歆没有为她做什么,潘氏还是认为自己生活中的改变与她有关系,想要有所回报。
除了乡下那些亲戚,目前为止,张歆有交情的,不过几家。得知陈大少奶奶帮过张歆一些忙,觉得南安大户陈家值得一请,潘氏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一张请帖去南安。这请的是女眷,陈家老奶奶懒得动弹,自是大少奶奶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