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2 部分(4 / 7)
里的娇妻和满座宾朋,一个人到破道观里和什么破道人谈天论地,还一去三日,真是匪夷所思!
人生两大幸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怎么到了这位王守仁仁兄这里,还不如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野道人瞎扯胡侃来的金贵?
说到金榜题名,王守仁在大婚之后,终于发现自己要养家糊口,还真得做官不可。于是,这位仁兄才开始苦读经书准备应试,从童生,秀才到举人,还算顺利,一路过关斩将杀到殿试这最后一关时,厄运也随之而来。
殿试第一年,王守仁自信满满,坚信可以进士及第,然而却名落孙山,此后连续三年均为上榜,直到第五年,才中了进士,在翰林院谋个小缺,当了个小官。
之后,因为得罪权阉刘瑾,被打了五十大板,发配云南。刘瑾不解气又派人欲暗杀之。幸而这位仁兄,虽行为举止怪异,却也是机智之人,王守仁在杭州写下绝命诗,留下衣物制造跳江自尽的假现场,才算逃过一劫。
在云南龙场数载,竟然得道,创立了自己的学说和思想流派,其精髓就是“知行合一”。就是这一思想指导了王守仁一生的行动,也影响了此后数代人。也是这一思想,奠定了王守仁圣人的思想基础。
权阉倒台,王守仁重新被当朝启用,做了这湘赣都御史,负责该地方军务,这就碰上了宁王造反。
叛军到处,别人可以不理会,然则圣人王守仁王御史岂能袖手旁观?在他的奔走相告和戮力行动下,终于平定了这场叛乱。然则王御史却没有得道当朝皇帝明武宗的任何封赏,知道数十年王御史死后,才被明武宗的继承者谥为新建侯。
有《无题》诗为证:
千百英雄千百愁,
淡然一曲将进酒。
知行合一致行知,
不问身后新建侯。
此当然是后话。
“知行合一”,公孙长站起身走到窗前大案旁,看着王御史刚刚写下的墨宝念道,“好字,好书,‘知行合一’,好!好”!
公孙长未必懂得其中奥秘,但见那字刚劲,挺拔,俊丽,不由得出口赞道。
“呵呵,公孙侠士莫非也是翰墨高手”?王御史笑问。
“小可岂敢?不过小可曾在敦煌石壁上见到过不少书法,气韵上佳,笔法惊人,御史大人墨宝与其中的有相似之处”。
“侠士说笑了,老朽拙笔怎能与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