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西汉皇朝的盛极而衰 (1)(16 / 22)
济措施的实行,使一度国力衰退的大汉王朝又慢慢恢复元气,开始变得繁华起来。由于汉昭帝在位时间比较短,历史上将汉昭帝与汉宣帝在位期间的统治并称为“昭宣中兴”,时间大约为公元前87年~前48年,大汉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景象。
卷土重来的战斗民族匈奴
汉宣帝的皇位虽然来之不易,但他却是一个幸运的皇帝,承六世之基业,励精图治,开创了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民生富庶、四夷宾服的局面,史称“孝宣之治”,西汉进入极盛期。《汉书》赞曰:“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由此可见,汉宣帝除了在经济和社会稳定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在平定边疆的问题上也作出了意义非凡的贡献。
汉宣帝刚即位时,早在武帝时期被狠狠收拾了一番的匈奴又死灰复燃,开始闹事。公元前72年,汉宣帝联合乌孙一起打击匈奴,汉发兵铁骑十六万余,分五路攻打匈奴,这不仅是武帝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出征,更是两汉四百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外军事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大汉政府国库充盈。同时,汉宣帝派遣校尉常惠前往乌孙,节制乌孙骑兵五万余,与汉军东西并进,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夹击匈奴。
匈奴之前被汉军打怕了,一听汉军进攻就惊惶逃跑,跑到西边正好又遇到汉军的联盟乌孙大军。一场激战后匈奴大败而归,常惠因此封为长罗侯。匈奴越想越觉得没面子,第二年冬天,再次发动突袭,不过这次不是袭击汉朝,而是选择邻居乌孙作为目标。结果这年下大雪,匈奴军队因为装备不够,光冻死的士兵就有不少,一场大战打下来,生还者还不到十分之一。再加上乌孙、乌桓与丁令乘胜攻击,匈奴此次出击损失惨重,全国损失五分之三的人口,养殖业也遭到重创,损失了一半,国力整体下降。
虽然打走匈奴,但实际问题仍然存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匈奴又会起兵侵犯边疆。为了拿下西域这块广袤的土地,汉宣帝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他推行汉武帝时期在西域的屯田策略,即招募士兵前往边塞耕地、生活。屯田的士兵不仅能帮助解决军队的粮食补给问题,还可以成为稳定西域的重要力量。
公元前68年,宣帝派遣侍郎郑吉等人屯田渠犁,备好粮食,准备出兵攻打与匈奴结为联盟的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