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信念·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1)(20 / 22)
项羽的较量,拼的不只是刀枪,还有口舌,还有心机。这才是刘邦最厉害的武器。
项羽在刘邦的强词夺理面前哑口无言,因为这种逻辑本就不是项羽为人处事的逻辑。项羽不是不能争辩,他完全可以讲出自己的理由来驳斥刘邦,他也完全可以罗列出刘邦的几大罪状。比如入崤关时言而无信,是奸邪狡诈;比如驻兵函谷关拒绝诸侯入内,是排斥异己;比如鸿门宴时尿遁,是做贼心虚;比如表面服从分封,却趁机还定三秦,是心口不一;比如趁机攻打彭城,是落井下石;比如他假借义帝的名义成就自己的目的,是假仁假义,等等。但项羽不想争辩,他内心对刘邦这种手法本就不屑一顾。
听完刘邦一通诉说,项羽弯弓搭箭,一箭射中刘邦胸口。直来直去,废话少说,这才是项羽的风格和作风。
【6.鸿沟里的猫腻】
象棋大家并不陌生,红黑双方以楚河汉界对阵,进行厮杀。真实的楚河汉界,是一条叫作鸿沟的运河,在荥阳以东,连接着黄河和颖水,是战国时期魏国开凿的。鸿沟议和,也标志着历时两年零三个月的荥阳拉锯战彻底结束。
然而,象棋中的界限千年不变,红黑双方也可以互有胜负,真实的历史却是令人唏嘘惊叹。鸿沟议和仅仅维持了瞬间的和平,之后便毫无悬念地出现了一边倒的趋势。因为就在项羽签订合约退兵时,刘邦却突然撕毁合约,展开了对项羽的追杀,最终取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
言而无信的事,刘邦在崤关也做过,不同的是,那次只是口头约定,而鸿沟议和,却是一次非常正式的和谈,白纸黑字、信誓旦旦。所以这次刘邦的不地道算是到家了。
刘邦主动攻打项羽,挑起战争,最后被项羽苦苦相逼,并没讨得什么便宜。尽管后来刘邦调整战略,不再单纯地和项羽在正面硬碰硬,而是在项羽的后防和外围下手。让彭越骚扰梁地,截断项羽的粮草供应,让韩信向北出击,平定燕、赵、魏等几个小国,最后平定了楚国的邻邦齐国,对项羽形成了战略合围,在形势上大为改观,也摆脱了一直以来被动挨打的窘困局面。
尽管如此,刘邦对战胜项羽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在荥阳一线,刘邦始终没能完全获得战场主动权。项羽在军事上的强悍是毋庸置疑的,荥阳拉锯战持续了两年多,刘邦多次濒临险境,借着彭越在项羽后方的骚扰游击,才得以勉强支撑。也就是说,刘邦想在正面战场上战胜项羽几乎是不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