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超越·生命的真谛 (2)(4 / 7)
上去了,这点是毋庸置疑。那么项羽为什么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原因就在于乌江亭长这番话。他伤到了项羽的痛处。
首先,它伤了项羽的自尊心。“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明显降低了项羽的身份,而且让项羽想到了自己现在的落拓。那项羽是何等人物啊,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号令诸侯,莫敢不从,是当个几十万人的草头王就能满足的吗?
第二,它让项羽感到惭愧。当年项羽满腹豪情离开江东,就是为了打出一片天地。有机会在沃野千里的关中定都他都放弃了,硬要回彭城,不就是想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一下吗?现在光杆司令了回到江东,这脸面往哪儿搁?这种心情是难以言表的。犹如一个踌躇满志、热情奔放的孩子外出闯荡,临走前他对父母说,等着我回来后你们就享清福吧。结果就差光着屁股回来了,你说他好意思进家门吗?
第三,它让项羽很没面子。没面子的表现就是小视了项羽的胆量,你看这亭长说的,“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这话本身就矛盾,只有你有船,汉军追来也没法过河,那何须还让项羽“急渡”呢?“急渡”当然也是必须的,这毕竟不是演戏,还是早到对面早安全。可亭长不能这样说,毕竟项羽霸气惯了,这辈子都是别人怕他,他就没怕过别人,这样说不正是打他的脸吗?以项羽的性格,与其这么狼狈地渡江还不如拼死一战。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项羽才说了那番话,发出那番豪言壮语,觉得自己败得很丢人,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过话又说回来,乌江亭长的话是刺激了项羽,但说到底还是项羽的自尊心在作怪,他要是有刘邦化妆出城请救兵,或是让纪信和一帮妇女替他挡枪子儿的厚脸皮劲儿,也绝不会产生如此慷慨激昂的想法,早麻利地过河了。
这件事其实也存在着两个疑点:
疑点之一:人。人自然就是乌江亭长,这个没问题,问题是这个乌江亭长是怎么冒出来的?又怎么知道项羽会在此时在此处过江?他的消息为何如此灵通?以至于老早就在这专门等候了?
疑点之二:船。就是乌江亭长划的船,划的船也没问题,问题是为什么就他一条船。咱们排除第一个疑点,就算这个亭长从别处得到了消息,是专门跑过来接项羽的,那为何不多准备几条船?彼时的船不过就是划桨的那种打渔船,载不了几个人,且莫说项羽手下人怎么过河,就是项羽本人加上他那匹战马,这船都未必载得动,就是载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