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番外一 太平盛世(1 / 4)
余敏程觉得自己命有点苦。
朝廷打安南的时候,他在西北。朝廷打扶桑的时候,他在江南。朝廷在北边全线开战的时候,他又跑到了西南。
从采风使的角度来说没毛病,因为他的目标就是要跑遍整个大秦。但是点儿背到他这种程度,什么大事不是提前错过了就是去晚了没赶上,也是苦逼得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过也许是因为次数太多,到后来他也就慢慢习惯了。
转念想想,就算他还在京城又如何?皇帝不想起用他,就是天天戳在皇城里,也没有任何用处。倒不如先把自己手里的差事办好,让皇帝始终能够记得他。
尤其是在听说颜弘得到重用之后,余敏程对自己将来的道路再无疑虑。皇帝的心胸也许没有山海般宽广,却也不是气量狭窄之人,王相离朝这件事,说到底是神仙打架,他一个小鬼遭了秧。只要自己真有才能,难道陛下还能一辈子丢开不用?
这么一想,便也安稳下来了。
虽然皇帝要求他走遍全天下,记录山川地理、风土民情,但余敏程自己心里也有计较:真要是沿着大秦的土地一寸不落的走过去,那他就算把一辈子都耗上,也不见得够用。所以只能挑紧要之处。
什么是紧要之处?或是南来北往,商埠繁华;或是地势险峻,兵家必争;或是沃野千里,物产丰富……这些地方都是朝廷所重之地,自然也是他首要的观察目标。
而在既定目标之中,位于中原要冲之地的那些,早就被古往今来无数人记录过,有着反丰富而翔实的记载和数据,不需要他锦上添花。所以余敏程将自己的目标定在了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几个地方。
余敏程出身不低,少年时代就崭露头角,成为京中有名的神童,并没有出外游学的经历。不到二十即高中进士,入朝后在翰林院读了三年的书,第一人官便进了御史台,也不曾外放过。
所以这一路走来,虽说是在办差,但他自己也颇有所得。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天地万物,便尽在其中。
许多从前只是纸上谈兵的内容,结合现实之后,又会生出新的东西来。他将自己的这些想法也都一一记下,一边走一边记录,整理成奏折的形式递送回朝廷,表示自己并没有懈怠,一直在忙着呢。
一开始还盼着皇帝传召自己回京的圣旨,到后来反倒渐渐洒脱了,只是这种习惯却被保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