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1)(10 / 23)
此汪精卫等人决定先赴北京,等潜入北京城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选定刺杀目标。
按照计划,先由汪精卫和黄复生到北京寻找落脚点,等住处安排妥善后,再由喻培伦、陈璧君等人携自制炸弹入京。于是在宣统元年的九月中旬,汪精卫和黄复生乘轮船先行抵达天津。
时任同盟会总部副会计长的廖仲恺通知身在天津的同盟会成员郑毓秀负责接应汪精卫和黄复生。郑毓秀家道殷实,其父是有名的实业家,郑毓秀本人留过洋,精通外文,在北京、天津一带交际圈很广,而且有很多洋人朋友。由她来接应汪精卫和黄复生,是最好的选择。
与郑毓秀见面后,汪精卫吐露了自己的刺杀计划,并对郑毓秀说:“听说最近北京城内的火车站盘查很严,我们这些男人携带炸弹入京,容易引起怀疑,所以我想请你帮我们把炸弹带入北京城。不过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炸弹在路上一不小心就有可能爆炸。”
郑毓秀当即爽快地答应:“如果不会爆炸,那还叫什么炸弹?这件事就交给我了。”
汪精卫和黄复生从天津来到北京后,开始寻找落脚之处,最终在琉璃厂附近租了一栋房子。
不久后,罗世勋和黎仲实也抵达了北京,与汪、黄二人会合。
宣统二年春节期间,伴随着噼噼啪啪的爆竹声,罗世勋把“守真照相馆”的招牌高高挂了起来。汪精卫等人用租来的房子开设了“守真照相馆”,以极少在人前露面的罗世勋为馆主,假戏真做地干起了摄影照相的生意。之所以开设照相馆,是因为照相馆的暗室很适合搞炸弹的组装,而照相馆里飘出化学药品的味道,也不容易引起外人的怀疑。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已抵达天津的喻培伦和陈璧君,与郑毓秀一起,乘火车抵达了北京前门火车站。
喻培伦自制的炸弹,交由郑毓秀携带入京。郑毓秀充分利用了自己交际圈广泛的优势,找到了一个洋人做她此行的护花使者。这个洋人是法国大使馆的外交官,一直在追求郑毓秀,收到郑毓秀的邀请后,欣然赶赴天津,接她前来北京。
走出前门火车站时,郑毓秀挽着这位外交官的手,装有炸弹的皮箱,则由外交官提在手中。当时外国人在中国享有治外法权,火车站的巡警不敢擅自检查外国人的行李。因此在这位外交官的帮助下,郑毓秀顺利通过了巡警的盘查,走出了前门火车站,炸弹也随即被她带到了守真照相馆。
人员到齐,炸弹也已运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