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部分(3 / 6)
970年写道:
在华盛顿,人们称此为“福利综合征”。主要由于全国福利权组织(NWRO)这类机构的工作—该组织的分部已遍及50个州,穷人不再觉得申请福利有任何名誉问题。对于“吃政府救济粮”,人们曾胆怯或者羞愧,但现在数以万计的人在敲响本地福利办公室的房门,索取他们自认为有权领取的收入。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作家兼学者米基·考斯(Mickey Kaus)在30年之后直截了当地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福利爆炸’之前,有人制止或阻拦许多贫穷的黑人领取福利。”
所以福利爆炸也许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权运动的副产品。与犯罪的猖獗类似,其原因之一或许是制造业从城市中心向外转移,这使城市黑人几乎无法继续维持生计。很明显,不论是什么导致了福利领取者的增多,这只是助长了许多美国人日渐强烈的一种情绪,用里根的话来说,就是“傲慢的官僚”正在夺走他们来之不易的收入,将其转给一些不配得到这笔钱的人。里根也许是以品性来界定那些所谓的不劳而获的人—他们是“刮福利油水的人”,但毫无疑问,他的许多支持者是以肤色来界定那些人的。
虽说种族是首要的动因,但白人对民权运动的反应仅仅是因种族而起的吗?
性、毒品与摇滚乐
啊,爱的夏天!当上了年纪的美国人,即“婴儿潮”一代回首青春时,或是回首他们渴望拥有的青春时,20世纪60年代闪耀着令人追忆的美好光辉。但在当时,美国人大多对反主流文化的兴起感到震惊与愤怒,而不是向往。
反主流文化为何会兴起?也没有人知道答案,但存在一些明显的因素。奇迹般的经济绝对是原因之一:既然维持生计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那么尝试另一种生活方式的代价似乎也不高,因为总可以浪子回头,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事实上人们应当怀疑,对于嬉皮士运动的终结,1969~1971年尼克松任期内的经济衰退所起的作用,也许大过了加利福尼亚州阿尔塔蒙特演唱会上发生的暴乱。在那次衰退中,失业率从3.5%升到了6%。
同时,当人们对繁荣已经习以为常时,厌恶与藐视的情绪就可能滋长。年长一代的白人对于能过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感到满意、喜出望外,年轻一代则衣食无忧、随心所欲。在1967年的影片《毕业生》中,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本杰明在他父亲的朋友要他注意听话并告诉他“就四个字—整形外科”时,感到灰心丧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