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部分(1 / 6)
入,也就是比一半人富有,同时比另一半人贫穷的那个人的收入。与平均收入不同,酒吧里的中值收入不会因比尔·盖茨走进而剧增。
事实说明,要形容过去一代人时间里美国的真实情况,比尔·盖茨走进酒吧是个很好的比喻:平均收入大幅增加,其主要原因是有一小群人暴富。但中值收入究竟是轻微上升,或是事实上下滑,这取决于对之采取什么样的定义。
读者也许觉得计算中值收入是个直截了当的事情:找到那个比一半人富又比另一半人穷的美国人,计算他的收入。但实际上,有两个领域的争议都不易解决:如何界定适当的人口,以及如何衡量生活成本的变化。不过,在探讨这些复杂性之前,先让我重复一下那句点睛之笔:我们甚至于在争论普通美国人有没有获得改善,这件事本身就足以告诉读者大部分真相了。在1973年,根本没有人争论普通美国人的境况是否好于20世纪40年代。一切指标都显示,生活水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大体翻倍。没人怀念一代人之前的工作与薪酬。今天,美国经济总体上显然要远远富于标志战后繁荣终结的1973年,但经济学家在争论,普通美国人有没有从整个国家的成果里获得些许好处。
现在来谈一谈那些复杂之处。事实是,我们无法简单地把3亿美国人按收入顺序排成一行,然后计算排在第1.5亿位的美国人的收入。毕竟不能把儿童列进来,因为他们的收入不过是其所属家庭的收入。那么我们也许应考察家庭,而非个人。如此考察就会发现,依据通货膨胀调整之后,家庭中值收入从1973~2005年有轻度增长;2005年是目前有数据可查的最后一年,总增幅约为16%。
但就算如此轻微的增幅,可能也夸大了美国家庭境况改善的程度,因为这一增长部分是因工作时间延长而取得的。在1973年,许多妻子仍只在家中劳作,即使出门工作,许多也只是兼职。我无意暗示说,有更多的妇女工作有什么不好,但因配偶从事工作而使家庭收入增多与工资的提高不是一回事。更有甚者,这也许会带来隐藏成本,抵消一部分金钱收入的增加,例如做家务的时间减少、更为依赖预制食品、托儿开支等。
如果我们问一下,今天的美国家庭如果像一代人之前的许多家庭那样,只靠一名男子来养家糊口,其可行性如何,就会从上述数据中得出更为悲观的情况。现有资料显示,单靠一名男子来养家糊口变得更难了,因为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全职工作男性的中值收入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