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俄国 (1)(14 / 22)
,只是一个空壳子。
穆拉维约夫伯爵拥有总督的广泛权力,但是,他仍越权派遣从事探险的远征队把俄国旗帜插到外国土地上。他手下的一名军官、来维尔斯科伊船长(后来的海军上将)在堪察加半岛建立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在撵走萨哈林岛上的日本移民后,踏勘并占领了该岛,使汽船在阿穆尔河下水,鼓励俄国殖民者定居阿穆尔河流域,并沿阿穆尔河河口和朝鲜边界之间的海岸建立了许多贸易站。对一个巨大地区的这种侵入的显著特点是仅使用了少量的人。东维尔斯科伊只有其船上的全体船员可由他支配,因此,他派6个人守卫一个贸易站,派7个人守卫另一贸易站。再各派8个人守卫其他两个贸易越。由于整个地区是一片中国人对它只有模糊的宗主权、没有任何控制的无人地带,这种小规模的行动是可行的。实际上,中国朝廷完全不知道俄国的做法,是俄国政府自己于1851年5月把所发生的事通知了中国人。
5年后,也就是1856年,战事再一次在中国和英国之间爆发。中国人又遭惨败,不得不因天津条约(1858年)而向西方商人开放更多的港口和作其他的让步。穆拉维约夫抓住这一机会警告中国人注意英国人控制阿穆尔河的危 3ǔωω.cōm险,并提议俄、中两国共同防守这一地区。结果是订立瑷珲条约(1858年);根据这一条约,俄国获得阿穆尔河的至乌苏里江为止的左岸,此外,俄国和中国对阿穆尔河的直到大海为止的两岸行使共同的主权。
穆拉维约夫这时仔细地勘探了新赢得的地区,发现由于阿穆尔河下游区的冰的形成情况,控制该河的两岸对航行方面的目的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在朝鲜边界附近的海岸发现了一个极好的港湾。他不顾瑷珲条约的规定,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城市(1860年),用意深长地把它取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即东方的王后。当时,中国已卷入与西方强国的进一步的纠纷中,1860年,北京被英、法联军占领。俄国驻北京的公使尼古拉·伊格纳蒂夫伯爵作为调解人提供了帮助,成功地使同盟国在不太烦苛的条件下撤离首都。作为对这一帮助的报酬,中国政府心甘情愿地议订了北京条约(1860年),把阿穆尔河的从乌苏里江直到大海为止的两岸以及从阿穆尔河河口到朝鲜边界的整个沿海地区给了俄国。随着赢得这些新的辽阔的(存在到今天的)边远地区,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开始停止。这种扩张直到别世纪初才又重新开始,因为20世纪初,沙皇尼古拉二世试图向南侵入朝鲜和满洲,从而加速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