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俄国 (1)(15 / 22)
日本的一场灾难性的战争。
中亚在此期间,俄国人也正在侵入中亚,不过,他们向这一地区的推进是直到19世纪第二个25年时才开始的。之所以会耽搁,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可与北方有利可图的皮毛贸易相比的经济刺激。但是,还有其他一些原因:中亚的气候和植被全然不同于俄国人所习惯的气候和植被。紧靠着西伯利亚南部的是居住着哈萨克游牧民的草原区。再往南去,是大沙漠,上面点缀着供养了布哈拉、希瓦和浩罕这些古老的穆斯林汗国的肥沃绿洲。19世纪末叶以前,这些汗国在军事上比分散的西伯利亚部落强大得多,能够一直避免与俄国人亲近。实际上,俄国人为了挡住游牧民对其西伯利亚居留地的袭击,已在18世纪期间从奥伦堡到鄂木斯克修筑了一系列防御工事。
在1824至1854年的30年间,俄国人征服了直到锡尔河的哈萨克草原,从而首次进入中亚。他们希望锡尔河充当一条永久的天然边界,但情况证明并非如此。远离首都、渴求荣誉和晋升的地方指挥官野心勃勃,时常通过造成既成事实来迫使政府有所行动。掳掠集团的经常性的骚扰也致使俄国人不顾圣彼得堡的疑虑和英国的抗议,进一步奋力前进。甚至英国政治家寇松勋爵也承认:"由于缺乏实际的障碍,由于所面临的敌人对生命的统治是劫掠,而且他们除了失败外不懂得外交上的逻辑,所以,俄国正象地球理应要绕太阳转一样,不得不前进。"
中亚穆斯林文明的传说中的中心,一个又一个地陷入正在前进中的俄国人之手——塔什干于1865年陷落,布哈拉手1868年陷落,希瓦于1873年陷落,格奥克-杰彼于1881年陷落,梅尔夫于1884年陷落。这些猛烈的推进使在印度的英国人大为惊恐,遂战争的危机和谣言一再发生。然而,这一世纪是在没有公开冲突的情况下过去的,主要原因在于英、俄相隔的距离非常遥远、运输工具又十分有限。英、俄之间的斗争不是围绕武器的较量,而是围绕控制介于它们之间的国家、尤其是波斯和阿富汗而进行的。
俄国的统治大大地改变了中亚,不过程度上仍不及美国的统治对印度的改变。在积极方面,俄国人废除了普遍的奴隶制度和奴隶贸易,仅仅在撒马尔罕及其附近地方就解放了10,000名奴隶。俄国人还铺筑铁路,其中著名的是奥伦堡-塔什干铁路线,它帮助俄国人进行征服和实现现代化。由于廉价的运输和俄国纺织工业的不断增长的需要,棉花栽培有了惊人的增长。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